常州日報專訪我公司總經理張榮
常州日報4月28日<<企業中高層參考欄目>>記者專訪我公司總經理張榮.
原文如下:
“只要6個月,我們擁有核心技術的新品,別人就能‘依樣畫葫蘆’出來。市場競爭激烈到如此地步,只有具備持續創新能力,企業才能持續發展。”面對同 行極強的模仿能力和隨之而來的價格戰,常州盛和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榮認為,技術創新不是一時之舉,而是項系統工程,要有規劃性,更要有持續性。只有依靠 源源不斷、技術領先的產品,企業才能永立價值鏈的頂端,利潤率和控制力才會大大提高。
從2003年進入特種防爆工業電視行業,張榮依靠持續自主研發設計,推出了一項又一項“革命性”的創新產品。僅用7年時間,他就將這家“從零起 步”的普通民營企業,培育為國內行業的領軍企業。目前,盛和公司生產的各類防爆監控設備,已廣泛應用于中石化、中石油等石化項目以及國家各大型工礦企業。
研發核心技術,尤其要耐得住寂寞
記者:特種防爆工業電視行業技術難度大,門檻要求高。您沒有雄厚的資金支持、也沒有太大的技術優勢,卻能在這個創業風險極高的行業,迅速打開局面,靠的是什么?
張榮:我們用2年時間,研發出了國內第一套防爆一體化設備。以前特種行業所使用的防爆監控設備,都是粗、 笨、大,安裝、使用、維修極其不方便。而我們這項具有革命性產品剛研發成功,還未推向市場,就引起極大的關注。在2005年底深圳安防展上,全球最大的安 防設備制造商,悄悄派人來我們展位“偷拍”。雖然心里不是太舒服,但同行的行為,從側面證實了我們的成功。果然沒多久,訂單蜂擁而至,春節都沒有休息。
正是靠這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,讓盛和打開了市場。其實一項新產品研發不可能一蹴而就,也不是靠靈光一現,你要耐得住寂寞,而且越是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,要經歷的“痛苦期”越長。
特種行業對設備的耐候性要求極高。就拿玻璃防護罩來說,在民用行業,只要透光性好就可以了;但在特種行業,為了選擇最合適的材料,要做大量實 驗,僅其中光老化實驗就要5個月。這還只是研發中最基礎最小的子項目。研發完成后,還要送審,這又需要大量時間、資金。在那段創業期,最艱苦的時候,我身 上只剩下了20元。想退,只會功虧一簣,必須硬著頭皮繼續下去,靠毅力,最終獲得了成功。
每年推出一款“革命性”產品
記者:2005年底,產品成功熱賣,但您還未來得及品嘗成功的喜悅,緊接著在2006年,又投入了更多資金,開發更先進的產品。是一種什么樣的壓力,促使您的緊迫感、危機感如此強烈?
張榮:新發產品獲得市場認可后,并不意味著“一招鮮吃遍天”,因為馬上就會出現大量的跟隨者。而且發明越成功,跟風者越多,壓力越大。這時一定要目光長遠,把科研創新繼續下去,縮短研發周期,靠時間換效益,永遠跑在跟風者的前面。
一體機上市半年后,就出現了外觀類似的產品,而且宣傳廣告用的還是我們的圖片。雖然在性能上與我們還有一定差距,但隨著時間推移,優勢將越來越 小,再等到產品同質化嚴重,接下來就是價格戰。與其把精力花在打知識產權官司上,不如下功夫,研究出更多、更高技術含量的產品,讓別人更難抄襲、來不及抄 襲。
于是圍繞“工業產品民用化”這個理念,2006年開始,我們又馬不停蹄地投入了新一輪、更具系統性的研發:參照民用監控設備行業的設計理念,讓 以前特種行業使用的所有笨重設備,在保證可靠性的前提下,更輕便。到2008年,我們成功研發出了球形機,這曾是我們行業“想了10年,卻沒有研制成功” 的產品。但現在公司的開發速度和我的理想還有一定差距。我的目標是,每年都能開發出一款具有“革命性”的產品。
讓監控具備自動識別功能
記者:要永保行業領跑者的地位,您認為盛和今后的發力點在哪里?
張榮:企業發展到今天,公司的內部架構已非常完善,人事、資金以及銷售等內部管理問題,我幾乎不用費心。而把主要精力用在尋找更新的突破點上,畢竟只靠“工業產品民用化”這一個概念,過于單薄,難以支持太久。
今后,我們將不再局限于特種行業的監控設備,而是要將監控、報警、消防等零散設備整合起來,做成完整的系統。這只是第一步,更重要的是改變目前 安保系統只具備事后追溯功能這一弊端,讓系統自動具備識別、判斷力,讓危險防患于未然、把損失降低到最小。舉個例子,為防止偷車,小區都安裝監控,但一個 保安同時盯著那么多顯示器,總有疏漏。于是很多監控形同虛設,只能在丟了后,才想到把視頻記錄翻出來,此時再找,如大海撈針。
從2008年,我們就開始進行了這一課題的研發,相關識別軟件基礎層已經成功開發,目前正在進行應用層的開發。今后我們的監控設備拍攝畫面后, 系統軟件會自動分析,一旦發現異常情況,內部報警系統會立即通知保安,前去巡邏。其實這種具備自動分析功能的監控設備,在美國的各大機場,已逐步使用。這 將是對整個安保行業顛覆性的創新,我們必須搭上“頭班車”。